1什么是脐针 脐针就是在肚脐实施针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就如脐部,仅此一穴,便包含人体所有的信息,不管是健康还是生病,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人体整个格局发生改变,脐部相应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便可根据格局的改变及脐部发生的变化诊断及治疗疾病,这也是脐针治疗的原理所在。 2脐针怎么治疗痛风 一、根据疼痛部位的归经选择进针位置 如足大趾内侧趾骨痛,根据经络在人体的循行路线,这个位置为脾经的走行路线,故疼痛点可落于脾脏,治疗时可扎坤位;如足外侧小趾外端痛,这个位置为肾经的走行路线,故疼痛点可落于肾脏,治疗时可扎坎位。 二、根据病因病机选择进针位置 1、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取“水火既济”加坤,或取“健脾三针”。 2、风湿热邪,郁阻经络。----脐针治疗可取坤、兑、坎三针,也可取“健脾三针”加兑。 3、痰瘀互结,痹阻经络。----脐针治疗可取“雷风相薄”,也可取“四隅位” 4、肝肾亏虚,经络失养。----脐针治疗可取“补肾三针”或“少阴三针”。 3小贴士科普 代谢性疾病在易医学里属于脾胃病范畴,因为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故凡因为运化不好的疾病应该都属于脾。脾在后天八卦里又属于坤,坤为老母,为阴土,其德为顺,为大地。故治疗痛风常健脾补土。 1、“水火既济”:即取离、坎位,离属心火、坎属肾水,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用针灸连通任脉,使气血经络畅通,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2、“健脾三针”:即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取震/巽、离、坤三针,震/巽属木,离属火,坤属土,此法取“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格局达到健脾的目的。 3、“四隅位”: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对应人体的胃、胆、脾、大肠,故在脐针治疗中,这四个方位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而代谢性疾病,在易医学里属消化系统疾病。 4、“雷风相薄”:即取震、巽位,雷为震,属阳木,对应人体肝脏;风为巽,属阴木,对应人体胆。利用雷风相薄,加强木场,以调畅气机。 5、“补肾三针”:即取坤、兑、坎或坤、乾、坎三针,坤属土,兑属阴金,乾属阳金,坎属水,此法土生金,金生水”的相生格局来补肾。 6、“少阴三针”:即子、丑、寅三个方位,对应每天的23点到5点,对应农历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此法运用时间医学,根据发病时间与疾病的联系,取穴治病。 4该怎么防治痛风呢 1.积极防治高尿酸血症,早发现、早治疗。 2.提倡均衡饮食,控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低嘌呤饮食为主。 3.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 4.减少酒精摄入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作风险。 5.肥胖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合理减肥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6.规律运动可降低痛风发作次数。 7.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风险,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