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风病的分期治疗原则 1、高尿酸血症期: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根据指南要求,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镇痛是该期的主要治疗原则; 3、间歇期:为两次痛风发生之间的间歇。该期无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痛风的症状。该期治疗的原则为在降尿酸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3~6个月左右; 4、慢性期:降尿酸、镇痛、碱化尿液同步进行; 5、肾病期:避免使用损伤肾脏药物,同时长期的降尿酸治疗。 2痛风急性发作的处理 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应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取局部冰敷(或硫酸镁湿敷),这样可以降低温度、缓解红肿和疼痛。此外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也是有助于减轻局部的疼痛的。切记不可在此时还进行按摩和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的肿胀以及疼痛。此时应及时的予以药物治疗,推荐尽早(24小时之内进行对症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三大类: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根据2016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缓解痛风症状,对于非甾体类消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的使用低剂量的秋水仙碱,短期则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类似。对于局限于1~2个关节的持续性的痛风发作,为了快速有效的缓解症状,可在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甾体类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 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应尽量的维持患者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的稳定,不主张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候还加用降尿酸的药物,而是要等到关节的疼痛完全的缓解后2周后,才可以加用降尿酸药物。而且一定要注意的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的增加,使得血尿酸逐渐的平稳下降,避免显著的波动。但是如果患者是在服用降尿酸药期间出现急性发作,也不必停用降尿酸药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去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3急性期之后的降尿酸治疗 痛风的治疗除了急性期发作的处理之外,更多的是在于尿酸的控制治疗。因为只有尿酸降低,体内沉积的各种尿酸结晶才能够溶解和排出,而这需要将尿酸降至320μmol/L(正常上限420μmol/L)以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坚持长期的服用降尿酸药物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年发作两次以上,并伴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是确诊痛风石存在的时候,就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了。 在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时候,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中建议使用别嘌醇或是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中建议使用苯溴马隆。同时由于降尿酸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需要再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的功能水平。由于服用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尿酸的波动,需要在治疗开始阶段性的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素以防止急性痛风的发作。 4如何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首先要改善生活的方式。痛风与摄入含嘌呤高的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及大量饮用啤酒有关。所以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另外还包括多饮水促进尿酸排出、戒烟戒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如生活方式改善之后血尿酸水平仍高,则需考虑药物治疗。降尿酸的药物根据尿酸的合成和排泄途径,分为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和尿酸分解剂。可根据患者的尿酸排泄多少来选择用药。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别嘌醇可以很好的降低尿酸水平,但有些患者服用之后会有很强烈的皮肤副反应,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停药,换用其他的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药,降尿酸效果和别嘌醇相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促尿酸排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等。尿酸排泄药物可能会增加肾结石、尿酸肾病的风险。 |